Monday, June 18, 2007

欢喜布施

和好友在闲聊中谈到了布施。因为想为晚年积福,他试着用自己最不舍得的方法把钱捐出去。我不苟同他的做法。就有如梁武帝,造寺建庙、布施出家众等再问达摩禅师有多少功德一样,毫无功德可言。言何?就因为做的事都有一个目的,而非出自内心,也没有真正的诚意可言。因此,没有功德。

为什么要这么刻意去做?试回想自己做过刻意的事,比如你追求幸福,你用力去强求,请问幸福来了吗?看过猫不停地追着自己的尾巴吗?如果那是幸福的话,它追得到吗?也只有当他放弃穷追,停下脚步,幸福自然来了。

佛教讲的是心地学。一切都出于“心” 。心也是我们的念头。而,念头却比光速还快。心有所求,就有所失。

佛陀的十大弟子,头陀第一的是迦叶尊者。尊者有次出外铊钵。在一个荒芜的地方看到一位很贫穷的老妇人。老妇人,年迈多病又贫困。她住的地方只是仅仅用几根树枝搭建的简陋栖身之所。

眼见妇人的贫穷,尊者知道妇人很少布施,因而得此业报。为了让妇人有次积福种善因的机会,尊着走到老妇人面前要求布施。

老妇人无力地抬起头看了尊着。她非常惭愧自己无能为力做出任何供养。尊者鼓励着老妇人可以用她身旁少量的米水来布施。

妇人非常惊讶。一碗已经发臭并布满苍蝇的米水,尊者并没有嫌弃。她愧不敢把不好的食物供应尊着。尊者诚心地要求妇人:“你那肯付出的施舍,将共给我今天的活力。”

妇人为此,感动得泪如雨下。颤抖的双手,举起了肮脏的碗。在钵中倒了一点米水。尊者真心地接过。因为怕肮脏的米水对不起尊者,妇人想阻止尊者服用。当妇人刚要升手的时候,尊者毫无嫌弃地把米水一口口地喝了下去。为此妇人非常感动并痛恨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。

尊者礼敬妇人后离开。

老妇人的布施之心远胜梁武帝,这就在於心态的不一样。用世俗的眼光来评论,老妇人的布施多了羞愧之心,真诚之意。她没去计较能取回的是多少,就因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多少。布施不在於钱财多少,而是心态。

每一次来到寺庙里燃香礼佛,你乞求了什么?是不是在於供养多少就要取回多少功德,而然后再添香油?朋友,这是宗交易吗?这是真正的供养吗?你不知不觉已经成了梁武帝了。。。

别忘了,不因善小而不为,不因恶小而为之,见人行善起欢喜之心,这才是真正的布施。

No comments: